CN
EN

新闻 & 文章

当前位置 : 首页 > 资源 > 新闻

“央行买股票”无法可依 易纲强调“逆周期调节
发布日期: 2019-02-19

现在事实证明,央行直接购买股票弊大于利,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够退出本国股票市场。

 

日前,有分析人士撰文称,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,在市场掀起轩然大波。

 

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,目前各方人士对此看法不一,多数观点倾向于反对央行直接购买股票资产。一位接近央行人士称,没听说过央行买股票ETF的计划。不过,截至目前央行官方尚未表态。

 

央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认为,央行直接购买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。因为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,央行没有必要进入股票市场;容易加大股价波动性,很可能扰乱市场定价功能;将出现监管难题,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等。

 

目前,全球仅日本央行购买股票资产,如算上货币局制度,上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时香港金管局买过股票,并在市场平稳后退出。一位北京地区券商人士认为,央行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的机制一般是危急时刻采用,目前到这一步有相当远的距离。

 

根据《中国人民银行法》,央行可以运用存款准备金,利率,再贴现,再贷款,公开市场买卖国债、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,国务院确定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。

 

“对于政府机关,法无授权即为禁止。目前来看,央行作为政府机关买卖股票是没有法律依据的,从交易上讲也是一种无效行为。”北京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志晓称。

 

1月8日下午,易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强调“逆周期调节”,表示央行将着力缓解信贷供给的制约因素,如发行永续债补充银行资本、开年降准等,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,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与此同时,央行还将逆周期调节与补短板、加强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,着力提高对民营企业、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

 

“央行买股票”弊大于利

 

1月8日,东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撰文称,各国中央银行都大量持有外国股票资产,作为其外汇储备多元化投资策略的一部分。出于稳定市场等多种原因,中央银行持有本国股市资产,并不出格。以日本为例,该国央行自2002年末开始持有本国股票资产,并于2010年末以来大幅增持ETF(作为信托财产持有的指数关联交易所买卖基金)。截至2018年末,日本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达到约23万亿日元,叠加持有的其他股票资产近1万亿日元,日本央行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.39%,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.7%。

 

张岸元按日本央行对股票及ETF资产的持有比例测算,如果我国央行以合适的资产类型方式,持有1.58万亿-1.78万亿元的A股资产,不会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股市造成结构性影响。

 

此后,一份名为《央行购买ETF的可行性如何》的研报(作者中信证券秦培景、裘翔、杨灵修)认为,从日本央行进行股票资产购买的历史经验来看,中国央行未来购买股票ETF具备一定可行性。“最直接的一个潜在作用是置换证金的持仓。”

 

对此,当前市场的反对声音更加主流。一位券商人士称,“央行买股票资产”一看就是假消息。

 

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直言,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。

 

首先,从全世界的主权国家看,只有日本央行直接购买了本国股票,欧美国家都没有选择这种方式。日本经历了20年的通缩,并且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,本土企业不愿意投资的情况下才选择了央行购买股票ETF的方式。并且现在事实证明,央行直接购买股票弊大于利,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降低。值得注意的是,当前日本的金融机构也希望日本央行能够退出本国股票市场。

 

其次,中国与日本两国的国情相差非常大,中国央行远没有到开展QE的阶段。

 

再次,央行支持实体经济有很多方式,比如降准、降息、定向支持三农和小微等。此外,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也存在道德风险。

上一篇:商务部:中美在京举行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

下一篇:早评:沪指小幅低开0.02% 油服板块呈现普涨